• <pre id="ef3z6"><strong id="ef3z6"><xmp id="ef3z6"></xmp></strong></pre>
    <acronym id="ef3z6"><label id="ef3z6"></label></acronym>

  •  
    最新石墨負極報告:2025年負極需求達96萬噸,市場規模462億元
    來源: | 作者:南墅石墨礦 | 發布時間: 2020-12-08 | 1877 次瀏覽 | 分享到:

    受益下游應用快速增長,負極材料持續高增長,預計2025年人造石墨市場規模356億元。2019年全球負極需求量20.8萬噸,同比增長21%;預計2025年負極材料需求達到96萬噸,其中人造石墨達到77萬噸,天然石墨和其他品類負極各9.6萬噸;負極市場規模達到462億元,人造石墨負極356億元,天然石墨34億元,其他負極71億元。

    中國負極企業成為全球主供應商,海外出口持續增加。日本率先將鋰電實現商業化,與之相對應日本負極企業在早期是全球龍頭,2000年以前日本負極企業曾占全球市場份額90%以上,其中日立化成和JFE是人造石墨龍頭,三菱化學是改性天然石墨領軍企業。我國負極發展至今,歷經依賴進口、技術積累和高速發展等階段,如今國產負極技術成熟并且具備成本優勢,得到國內外電池企業認可,中國負極材料的全球市占率迅速提升,2019年全球負極材料出貨量前四家企業均為中國企業,以貝特瑞、杉杉股份和璞泰來為代表的龍頭負極企業對外出口持續增加。


    國內負極呈現四大多小格局。國內負極四大企業分別為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和凱金能源,2019CR4達到74%,相對于2018年提升3.18pct。貝特瑞是天然石墨負極龍頭企業,連續多年出貨量全國第一,2019年市占率22.6%,下游客戶包括松下、LG、三星、索尼和比亞迪等,是松下負極主供應商;璞泰來是國內人造石墨龍頭企業,2019年市占率17.5%,下游客戶包括ATL、CATL、LG和三星等;杉杉股份是國內人造石墨的領軍企業,2019年市占率17%,下游客戶有ATL、LG、CATL、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等;凱金能源2019年市占率17%,下游客戶主要是寧德時代。

    2020CR3市場份額穩定,東莞凱金市場份額下滑,翔豐華與中科電氣市占率向上。2020年前三季度,負極材料CR576.55%,相比2019年下降了2.82個百分點,行業格局保持穩定。二梯隊玩家市場份額變化較大,東莞凱金市占率相比2019年大幅下降4.23個百分點,預計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影響以及受日韓電池企業入局后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變化影響,大客戶寧德時代裝機量與份額有所下降;中科電氣和翔豐華市占率均小幅提升1個百分點至6%,此后隨著電池企業引入新的材料供應商,預計二梯隊企業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間。

    石墨化自給率提升,成本下降。石墨化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成本占比超過30%,是人造石墨的重要加工環節,負極材料企業主要以委外加工的方式生產。隨著負極材料廠商的人造石墨其他工序逐漸成熟,石墨化工序的質量決定人造石墨產品的質量穩定性,下游鋰電池客戶往往也對負極材料廠商提出石墨化加工能力的保障要求。為保證供應鏈安全及客戶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建立可控的石墨化加工配套產能,完善負極材料產業鏈,發展布局自由石墨化工序成為趨勢,如杉杉股份2019年在郴州、內蒙古新增 4萬噸產能,貝特瑞2019年在山西新增萬噸產能,凱金新能源 2019 年在內蒙古新增1萬噸產能等

    負極盈利能力有望迎來明顯改善。1)預計隨著內蒙興豐產能投產,璞泰來可實現50%以上的石墨化加工內供、并可節省對應0.4-0.5萬元/噸的加工成本,后續隨著碳化產能滿產以及原料端降本探索,盈利空間有望進一步釋放。2)中科電氣三季度均價由于受性價比產品的占比上升有所下降,但公司通過石墨化及降本增效措施,負極毛利率依舊維持在高位。Q3負極噸凈利預計為6300元,環比微跌,公司8月份新投產1萬噸石墨化產能,Q3產能持續爬坡,目前石墨化自給率高達60%,降本增效空間較大。3)貝特瑞負極覆蓋全球鋰電龍頭,公司規模優勢顯著,產品配置合理,毛利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盈利能力良好穩定。4)翔豐華對LG快速放量,預計對三星2021年批量出貨,產品與產能布局均衡,公司量利均在上升通道。


    人造石墨:原料針狀焦、石油焦漲跌互現,中高端人造石墨與低端石墨成本差距收窄。針狀焦降價緩解價格下降壓力,2020 年以來國產針狀焦價格下滑(據百川盈孚數據,山東京陽油系針狀焦當前報價0.8萬元/噸,相比年初降幅達 56.7%),而石油焦價格普遍上漲(據百川盈孚數據,2020年各地石油焦漲幅在22%-56%不等)。當前中端人造石墨負極均價在4.5 萬元/噸,相比年初降幅為11.7%,中端人造石墨的原料通常既有針狀焦又有石油焦(視產品性能定原料配比),原料端價格波動基本抵消 中高端負極廠價格下滑壓力,高端負極廠盈利修復。

    2020 年針狀焦(油系)進口量驟減,預計國內高端負極廠逐步切換成國產針狀焦。2020 年國內針狀焦產能預計新增 45 萬噸,將達到143萬噸,Q3開工率在 40%以下, 預計供應過剩局面持續,針狀焦價格下行趨勢明顯,中高端負極盈利將持續修復。

    天然石墨:原料降價抵消降價壓力。據百川盈孚,原料鱗片石墨價格相比年初下滑 15.8%,與天然石墨(中端)價格下滑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負極均價在 3.6 萬元/ 噸, 相比年初降幅為16.3%)。國內龍頭企業均已進入海外主流動力電池供應鏈,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



    預計歐洲2020年銷量112萬輛,2021年達到178萬輛,同比增長59%。歐洲10月銷量13.8萬輛,除8月為消費淡季,下半年來屢創新高。主要銷量市場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挪威新能源滲透率分別達到12.1%、11.8%、17.5%、4.1%、35.9%、79.1%,平均滲透率達到10%。預計全年維持在112萬輛及以上。產品端除了當下暢銷的雷諾Zoe、標致208 EV、大眾e-高爾夫此類兩廂新能源車以外,有更多的AA00級別車型上市,產品端的豐富進一步刺激潛在需求,預計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59%,達到178萬輛。


    預計國內新能源車2020年銷量118萬輛,2021171.1萬輛,同比增長45%。產品端,2020年下半年優質車型其中上市,包括大眾ID4、沃爾沃XC40、蔚來EC6、上汽R、北汽arcfox等純電車型以及眾多合資插混車型。21年合資車企電動車型加快落地,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比亞迪漢等熱門車型持續暢銷。政策端,雙積分政策正式施行接替補貼托底行業增長。此外,以國網、南網為主體加快城市與高速路快充網絡建設,同時以大眾、特斯拉、蔚來、北汽、吉利為首的車企自建充電基礎設施,共同保障私人消費的增長。

    2021年海內外銷量共振,開啟成長周期。歐洲市場,在嚴格的碳排放政策下,延長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下基本實現了購置平價,供給端大眾、PSA、戴姆勒、寶馬、現代起亞等車企的新車型陸續上市貢獻增量;美國市場政策有望回暖,當前仍以特斯拉為主導,受益特斯拉車型豐富以及傳統車電動車型落地,有望實現銷量抬升;中國市場,合資車企電動平臺車型落地豐富產品,以電動化為突破契機的自主品牌通過智能化溢價與商業模式創新,支撐新能源車市場的消費驅動,于此同時后疫情時代運營端需求的恢復。全球有望實現銷量共振,開啟一輪新能源汽車快速滲透的成長周期。

    預計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202GWh,其中國內動力電池需求89GWh,同比32%,海外需求113GWh,同比增長56.4%。新能源車供給端的產品豐富對電池需求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純電動車型品類豐富,另一方面高級別車型種類比例上升。與此同時,消費者對長續航的需求推升單車帶電量,海外純電動商業車滲透加快,也將進一步促進電池需求增長高于電動車銷量增長。

    動力電池集中度持續提升,海外龍頭本土份額提升。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62GWh,相對于201857GWh,同比增長17.8%。2020年前三季度裝機量34GWh,囿于疫情與補貼政策,同比下降26%。在技術路線、產品質量、門檻產能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動力電池產業的企業數量迅速從2016年的200余家縮減到2019年的69家。CR值處于高位,行業集中度不改上升趨勢,2019CR2達到72%。2020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市占率46.8%(若納入時代上汽為49.1%),第二名比亞迪市占率14.3%,其次為LGC市占率14.0%。盡管整車廠主動增加二供分散供應鏈風險,且LG因特斯拉放量國內市占率一舉上升到14%,但無論鐵鋰還是三元,CR3CR5仍整體呈上升態勢,行業集中度持續向上趨勢未改。

    强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小说_色多多成人黄网站免费视频_成人女人喷潮视频免费观看_A级毛片风流少妇免费视频
  • <pre id="ef3z6"><strong id="ef3z6"><xmp id="ef3z6"></xmp></strong></pre>
    <acronym id="ef3z6"><label id="ef3z6"></label></acronym>